泰山社区共建:参与景区服务与文化传承活动

泰山社区共建:参与景区服务与文化传承活动缩略图

泰山社区共建:参与景区服务与文化传承活动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不仅是中国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自古以来,泰山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和社区治理的深入推进,泰山周边社区在政府引导和社会组织支持下,积极投身于景区服务与文化传承活动中,形成了“社区共建、资源共享、文化共传”的良好局面。这不仅提升了泰山景区的服务质量,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泰山社区共建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泰山景区的游客数量逐年攀升,对景区管理、服务保障和文化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泰山周边社区作为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缘、人脉、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何将社区资源与景区发展有效结合,成为当前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泰山社区共建工作应运而生。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景区志愿服务、文化讲解、非遗传承、生态保护等活动,不仅有效缓解了景区高峰期的人力压力,也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共建模式有助于将泰山文化融入社区生活,使文化传承从“博物馆式”展示走向“活态化”传承。

二、社区参与景区服务:志愿服务与生态共建

在泰山景区的日常运营中,社区居民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每逢节假日或旅游旺季,社区志愿者都会主动参与景区服务工作,协助维持秩序、引导游客、提供咨询服务等。他们身着统一制服,佩戴志愿者徽章,活跃在游客中心、登山步道、观景平台等关键节点,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泰山区岱庙街道的“泰山红”志愿服务队,多年来坚持在节假日开展“文明旅游、绿色出行”宣传活动,发放文明旅游手册、倡导垃圾分类、劝导不文明行为,有效提升了游客的文明意识。同时,部分社区还与景区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了“社区+景区”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巡查、环境整治、森林防火等联合行动,共同维护泰山生态安全。

此外,社区还积极参与泰山生态修复工程。例如,一些社区组织居民参与植树造林、清理山体垃圾、保护古树名木等活动,不仅改善了景区生态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通过这些实际行动,社区真正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守护者”的转变。

三、文化传承进社区:非遗保护与民俗活动

泰山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文化之山。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涵盖了封禅文化、石刻艺术、道教文化、民俗信仰等多个方面。如何让这些文化资源“活起来”,走进社区、走进生活,成为当前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为此,泰山社区积极引入非遗传承人、民俗专家、文化学者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例如,岱岳区天平街道组织“泰山皮影进社区”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皮影制作与表演技艺,吸引了大量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参与。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泰山皮影的艺术魅力,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此外,社区还结合传统节日,举办泰山文化主题节庆活动。如清明节期间组织“泰山踏青文化节”,邀请居民参与登山、写诗、赏花、祭祖等活动;重阳节期间开展“登高望远·敬老爱老”主题活动,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泰山文化在社区中得以延续和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社区还建立了“泰山文化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内容涵盖泰山历史、诗词文化、石刻艺术、民俗信仰等,深受居民欢迎。这种“文化进社区”的模式,使泰山文化不再局限于景区,而是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共建共享:社区与景区融合发展新路径

泰山社区共建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社区与景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共建机制,社区居民不仅获得了更多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也从中受益,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方面,社区通过参与景区服务,提升了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部分居民还通过培训成为专业讲解员、导游员,获得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另一方面,景区也因社区的参与而提升了服务质量,增强了游客体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

更重要的是,社区与景区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文化旅游与社区治理的协同发展。通过建立“社区共建理事会”“居民议事会”等机制,居民在景区规划、文化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拥有更多话语权,真正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五、未来展望:深化共建机制,推动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

尽管泰山社区共建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完善共建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文化活动常态化、居民参与多元化。

首先,应加强社区与景区之间的制度化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合力。其次,应加大对社区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更多居民参与非遗传承、文化讲解等工作,提升社区文化软实力。再次,应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造“智慧社区+智慧景区”融合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服务优化。

此外,还应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共建,如引入高校、文化机构、公益组织等资源,共同推动泰山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创新,形成多元参与、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结语

泰山社区共建不仅是景区服务与文化传承的有益探索,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通过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泰山文化得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随着共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居民参与意识的持续提升,泰山社区必将在文旅融合、文化传承、生态环保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社区贡献更多力量。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