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旅游:贵州景区适老化与无障碍设施调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残障人士社会参与度的提升,无障碍旅游正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无障碍旅游不仅体现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大省,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其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对贵州部分重点景区的适老化与无障碍设施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约21%;同时,全国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这庞大的群体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目前许多旅游景区在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服务上仍存在明显短板,导致老年游客和残障人士出行困难、体验受限。
贵州省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较多的省份之一,拥有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梵净山等知名景区,年接待游客量巨大。然而,由于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等原因,贵州部分景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贵州主要景区在适老化与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评估其便利性与安全性,并为未来无障碍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贵州省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景区: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荔波小七孔景区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江千户苗寨 青岩古镇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入口通道是否设有无障碍坡道 景区内道路是否平整、无障碍通行 是否配备无障碍卫生间、休息区 导览系统是否具备语音提示或盲文标识 是否提供轮椅租赁、导盲犬引导等服务 工作人员是否接受过无障碍服务培训此外,我们还对50位老年游客及10位残障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他们的真实体验与建议。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无障碍设施总体情况从整体来看,贵州主要景区普遍设有基本的无障碍设施,如入口坡道、扶手、低位服务台等,但在细节设计和服务配套方面仍显不足。
黄果树景区:主景区内设有无障碍通道,但通往核心景点“水帘洞”的路径较为陡峭且无辅助设备,轮椅使用者难以通行。 荔波小七孔:部分步道铺设不平,缺乏连续无障碍通道,尤其在水上栈道区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梵净山:因山势险峻,登山步道陡峭,仅在山脚设置少量无障碍设施,山顶区域几乎无法满足无障碍通行需求。 西江千户苗寨:传统木质建筑密集,道路狭窄,轮椅通行困难,无障碍卫生间数量极少。 青岩古镇:石板路较为平整,部分街道设有缓坡,但导览信息未提供盲文或语音服务。 (二)服务与管理情况虽然多数景区设有轮椅租赁点,但工作人员对无障碍服务的认知程度不高,缺乏专业培训。部分景区虽设有无障碍卫生间,但由于维护不当,出现门锁损坏、空间狭小等问题,实际使用率低。
(三)游客反馈在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约72%表示曾因无障碍设施不足而放弃游览某些景点;而在残障人士中,这一比例高达85%。受访者普遍反映:
步道不平、坡度过大影响通行; 缺乏清晰的导视系统; 卫生间不方便使用; 缺少专门的服务人员协助。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地形限制:贵州多山地丘陵,天然地形不利于无障碍通道建设。 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景区财政预算有限,难以大规模改造基础设施。 意识薄弱:管理者和服务人员对无障碍理念理解不深,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标准执行不到位:尽管国家出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但在地方执行层面仍存在偏差。 后续维护缺失:一些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因缺乏日常维护而失效。五、对策与建议
为了推动贵州无障碍旅游的发展,提升老年和残障游客的旅游体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建议地方政府加大对无障碍旅游项目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景区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与改造。同时,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无障碍旅游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二)完善无障碍设施设计与建设标准应结合贵州地形特点,制定因地制宜的无障碍建设标准。例如,在山区景区推广缆车、电动代步车、升降平台等替代性交通方式;在古镇类景区优化道路铺装,拓宽通行空间。
(三)强化员工培训与服务质量提升定期组织景区工作人员开展无障碍服务培训,提高其对特殊群体需求的理解与服务能力。同时,可在重点景区设立“无障碍服务岗”,提供语言沟通、路线指引、应急帮助等专项服务。
(四)推进智慧旅游与无障碍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无障碍导览APP,提供语音导航、文字转语音、AR实景导览等功能。在重要节点设置智能语音提示牌,方便视障游客识别。
(五)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设立无障碍设施使用满意度调查制度,鼓励游客通过线上平台反馈问题。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无障碍设施检查,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六、结语
无障碍旅游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明程度的体现。贵州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应当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公平享受旅游带来的快乐与尊严。
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的贵州将成为一个更加包容、更具温度的无障碍旅游目的地。让我们携手前行,为实现“人人皆可游”的美好愿景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2023) 国家旅游局《无障碍旅游服务指南》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年度工作报告(2023)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实地调查问卷与访谈记录(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