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案例:阳朔如何通过文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许多地方曾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地区开始探索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的发展路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正是其中的一个成功典范。作为中国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之一,阳朔通过挖掘本地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旅游扶贫”之路。
一、阳朔概况与发展背景
阳朔县位于漓江中下游,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然而,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阳朔农村地区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偏低等问题,部分偏远乡村仍处于相对贫困状态。
面对这一现实,阳朔县政府积极转变思路,将旅游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发展战略,逐步探索出一条以文旅融合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路径。
二、阳朔旅游扶贫的主要做法
1.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激活乡村资源阳朔依托漓江流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开发了诸如遇龙河漂流、兴坪古镇、十里画廊骑行等知名旅游项目。同时,政府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如葡萄采摘、民宿体验、民俗节庆等,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例如,高田镇的“月亮山景区”周边村庄,通过建设农家乐、提供导游服务、售卖土特产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白沙镇的旧县村则通过古村落保护性开发,打造高端民宿集群,成为游客打卡热点。
2.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就业创业阳朔注重引导和支持本地农户、返乡青年、大学生创业者等群体参与旅游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技术培训等方式,培育了一批家庭农场、民宿客栈、旅行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这些市场主体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据统计,截至2023年,阳朔全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占全县劳动力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80%以上为本地农村居民。旅游业已成为阳朔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了改善乡村旅游环境,阳朔近年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修建和完善通村公路、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工程,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此外,阳朔还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在线预订、导览、支付等功能,也进一步提升了乡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
4.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同富裕在旅游扶贫过程中,阳朔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景区带村”等多元合作模式,确保农民能够稳定分享旅游发展红利。例如,一些景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优先用工等形式,让村民既当股东又当员工,实现多重收益。
此外,政府还设立专项扶贫基金,用于支持贫困村发展旅游项目,并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旅游产业链。
三、阳朔旅游扶贫的成效与启示
1. 经济收入显著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自实施旅游扶贫以来,阳朔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万元,提升到2023年的近3万元。曾经的贫困村如福利镇枫林村、兴坪镇渔村等,如今已变身“网红村”,村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降至接近零。
2. 乡村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壮大,基层组织凝聚力和社会治理能力也随之提升。许多村庄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或村民议事会,实现了民主管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3. 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并重阳朔在发展旅游的同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举办“刘三姐歌圩节”“漓江渔火节”等民俗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让本地文化得以活态传承。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强度,保护漓江生态,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未来展望:从旅游扶贫迈向高质量乡村振兴
当前,阳朔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由“旅游扶贫”向“高质量乡村振兴”转型的新课题。下一步,阳朔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造更具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的旅游产品。
一方面,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发展文创产品、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提升综合效益。
同时,阳朔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农民素质,激发内生动力,让更多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受益者和创造者。
结语
阳朔的成功实践表明,旅游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更可以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多方联动,阳朔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扶贫之路,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未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像阳朔这样的地方脱颖而出,绘就一幅幅美丽宜居、富裕繁荣的现代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