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党员志愿者服务站:智慧旅游背后的红色力量
在西藏这片神秘而壮美的土地上,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拉萨作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如何在保障旅游服务质量的同时,展现西藏的发展成果与民族团结的精神风貌,成为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其中,拉萨市党员志愿者服务站以其独特的“红色力量”,在智慧旅游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典范。
一、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的设立背景
随着拉萨旅游人数的持续增长,游客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面对游客咨询、交通指引、应急救助、语言翻译等现实问题,传统的旅游服务体系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拉萨市委、市政府依托党建引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性地在布达拉宫广场、八廓街、大昭寺、火车站、机场等重点旅游区域设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站。
这些服务站不仅是旅游服务的前沿阵地,更是党建工作的延伸平台。通过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志愿服务常态化,党员志愿者服务站有效整合了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形成了“党建+旅游服务”的新模式,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温暖的服务体验。
二、智慧旅游与党员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
在智慧旅游的大趋势下,拉萨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人力服务”层面,而是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志愿服务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服务站引入了智能导览系统、语音翻译设备、电子地图、智能预约平台等技术工具,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景区介绍、交通路线、应急信息等内容。另一方面,党员志愿者们通过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数字工具使用方法,能够在现场为游客提供技术支持与操作指导。
此外,服务站还建立了“智慧党建+旅游服务”数据平台,实时收集游客反馈、服务需求与志愿服务数据,形成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服务资源的高效配置。这种“科技+人力”的双重保障,使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在智慧旅游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红色力量在旅游服务中的具体体现
党员志愿者服务站之所以被称为“红色力量”,不仅因为其由党员主导,更在于他们在服务中所体现出的政治信仰、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
关键时刻的应急响应在高原地区,气候多变、海拔较高,游客容易出现高原反应或其他突发状况。每当遇到此类情况,党员志愿者总是第一时间冲在最前线。他们配备有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应急药品,能够迅速开展初步救治,并协助联系医院或救援队伍。在2023年夏季的一次高原反应事件中,一名游客在八廓街附近突发不适,党员志愿者迅速将其送至服务站,并联系120急救车,为游客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作用西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语言障碍在旅游服务中是一个常见问题。党员志愿者中有不少是藏族党员,他们不仅精通汉语和藏语,还熟悉当地文化习俗。在服务过程中,他们既是翻译员,也是文化传播者,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藏族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
党建引领下的文明旅游倡导党员志愿者服务站还承担着文明旅游宣传的职责。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互动讲解等方式,引导游客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保护生态环境、遵守公共秩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游客素质,也为西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的设立,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他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深入一线、贴近游客,倾听他们的需求与建议,不断优化服务内容与方式。许多游客在留言簿中写道:“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党的温度。”
四、党员志愿服务站的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拉萨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的建立,不仅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影响力。它成为新时代西藏基层党建工作的亮点,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
从社会影响来看,党员志愿者服务站有效缓解了旅游高峰期的公共服务压力,提升了游客满意度。据拉萨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2023年拉萨市游客满意度达到93%,其中党员志愿服务站的评分最高,成为游客口中的“贴心驿站”。
从未来发展来看,拉萨党员志愿者服务站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可以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向更多景区、乡镇延伸;二是加强与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吸引更多青年志愿者参与;三是深化智慧旅游功能,探索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的旅游服务系统。
五、结语
拉萨党员志愿者服务站,是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它不仅展现了西藏在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治理创新,更体现了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责任与担当。在智慧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红色力量”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温暖着每一位到访拉萨的游客,也书写着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未来,拉萨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持续推动旅游服务提质升级,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贡献“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