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巡礼:在广西师大感受“独秀九秩”的学术沉淀
在中国西南一隅的桂林山水之间,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高等学府——广西师范大学。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师范大学自1932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在九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中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值此建校九十年之际,“独秀九秩”成为广西师范大学庆祝建校九十周年系列活动的主题词,不仅彰显了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更体现了其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独特定位与时代担当。
一、“独秀九秩”: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色
“独秀”二字,最早源自《汉书·艺文志》中的“独秀不群”,意为卓越出众、卓尔不凡。对于广西师范大学而言,“独秀”不仅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练,更是对其长期以来坚持特色发展道路的真实写照。
从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到广西师范大学,学校几经变迁,却始终坚持以师范教育为核心,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民教师。九十余年来,广西师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教育管理者和社会栋梁之才,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科建设方面,广西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文为主、文理并重”的原则,形成了以人文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在国内具有较高声誉,部分学科进入全国前列。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进交叉学科研究,推动传统学科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二、学术沉淀:厚积薄发的发展动能
走进今天的广西师范大学,映入眼帘的不仅是如画的校园风光,更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作为一所具有深厚人文传统的高校,广西师大始终将学术研究视为立校之本和发展之基。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平台建设,先后获批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高层次科研平台。同时,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通过设立“独秀学者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举措,吸引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学术新锐。
在学术成果方面,广西师范大学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统计,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千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数十项。特别是在民族教育、区域文化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广西师大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三、文化育人:润物无声的精神滋养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塑造人格、启迪思想的殿堂。广西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校园内,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剧场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每年举办的“独秀文化节”“桂学论坛”“漓江讲堂”等品牌活动,已成为传播学术思想、弘扬文化精神的重要平台。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大学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深入参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四、面向未来:迈向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师范大学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
学校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单一师范向综合发展转变,由区域服务向辐射全国转变。为此,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广西师范大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人文等新兴领域的融合路径,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师大特色的新型文科、新型工科和新型师范教育体系。
结语:独秀九秩,风华正茂
九十余载春华秋实,广西师范大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独秀”的精神内涵。这所扎根于八桂大地的高等学府,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肩负着新时代教育强国的使命担当。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广西师范大学将继续秉持“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坚守教育初心,勇攀学术高峰,不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诗篇。让我们共同期待,在“独秀九秩”的基础上,广西师范大学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